天京之战刚刚结束,杨辅清带着“杨氏国宗”出征江西,这是“杨氏国宗”首次参加战斗,其背后隐含的信息极为深远。杨辅清刚离开不久,韦昌辉从江西率领三千兵马回到京城,随即斩杀了杨秀清,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天京事变。
当时正在湖北战斗的石达开接到了洪秀全的命令后,虽然表面上表示支持,但他选择了观望,并未与韦昌辉履行当初的盟约,这也是天京事变扩大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杨秀清最终败给了韦昌辉和石达开;洪秀全依靠北王和翼王的力量,终于将东王除去。
太平天国的政权结构实行“军师负责制”,洪秀全虽然名义上是最高领导,但实权早已不在他手中,真正掌握权力的是像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这样的实力派人物。东王、北王和翼王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军队,仿佛各自独立的王国,互相之间的权力斗争早已开始。
天京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太平天国辉煌的终结,也给了清朝喘息的机会。此时,湘军逐渐恢复元气,八旗和绿营的反扑也愈加猛烈,太平天国的四面受敌,再加上列强对清朝的支持,最终胜利的希望变得极为渺茫,败局也已经无法避免。
展开剩余80%那么,如何避免天京事变的爆发呢?答案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杨秀清与韦昌辉、石达开之间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不论杨秀清如何努力,天京事变几乎注定会爆发,只是最终的“角色”可能不同而已。
杨秀清与韦昌辉、石达开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什么呢?这主要是源自太平天国内部畸形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博弈。东王、北王、翼王之间的权力斗争注定无法共存,他们的矛盾深深埋藏在太平天国的制度之下。
杨秀清凭什么崛起呢?他本身出身贫寒,年少时便失去了双亲,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几乎没有任何家族背景。在“首义五王”中,杨秀清无疑是最为贫困的一位,忍受的困苦也最多。
1848年,冯云山被捕,杨秀清突然声称“天父下凡”,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宗教领袖。所谓的“天父下凡”,并非如他所说的那样超凡脱俗,事实上,大家之所以接受这一说法,更多的是因为害怕信仰崩溃,不得不勉强承认杨秀清的地位。
与杨秀清不同,韦昌辉和石达开出身优渥,生活环境也大为不同。杨秀清在山上烧炭、忍受饥寒交迫时,韦昌辉或许正在家中宴请宾客,带着家丁外出打猎;石达开也属于富裕的农民阶层,日常生活无忧。韦昌辉、石达开不仅家族背景深厚,甚至拥有强大的支持力量,硬实力相当雄厚。
1849年,冯云山再次从广东来到紫荆山时,他拉拢了韦昌辉和石达开这两位有着雄厚家族背景的实力派人物加入拜上帝教,以此来对抗杨秀清和萧朝贵所代表的教派,保持内部的平衡。韦昌辉和石达开的加入,令拜上帝教的实力迅速壮大,使得金田起义成为可能。
韦昌辉和石达开的强大势力,让杨秀清感到十分忌惮。1852年,冯云山和萧朝贵相继去世,天京定都后,太平天国的“首义五王”只剩下杨秀清、韦昌辉和石达开,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北王韦昌辉掌握京师卫戍权,水师统领权,而太平天国西征的主力也基本由韦昌辉和石达开领导。他们攻占了大量城池,实际控制了安徽、湖北、江西的军务,几乎掌握了太平天国当时的大部分领土。相比之下,杨秀清在京城中调度指挥,虽然身处核心,但权力实际上早已被韦昌辉和石达开掌控,这使得杨秀清心中不满。
西征开始后,韦昌辉的部队如韦俊、石祥祯先后夺取了九江、湖口等地,进而攻入湖北,在长江上游站稳脚跟。杨秀清虽然身处天京,但他试图通过派遣林启荣、黄文金、赖桂英等人接管江南军务,希望能扳回一些局面,但由于各种矛盾的激化,内部的控制力依然相当薄弱。
1854年,杨秀清通过“水师事件”企图夺取韦昌辉的水师指挥权。事件爆发后,杨秀清直接以“天父下凡”之名,处罚韦昌辉,使其身体伤痕累累。之后,他将水师指挥权交给了唐正才,彻底削弱了北王韦昌辉的影响力。
“地产事件”发生后,杨秀清再次通过“天父下凡”来处置韦昌辉的亲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这些权力斗争愈演愈烈,最终,杨秀清通过各种手段将京师卫戍权交给了石达开。
随后,杨秀清在天京之内更加肆意妄为,他一再利用“天父下凡”作为掩护,逼迫韦昌辉和石达开忍让。然而,这些忍让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永远退让。
1856年6月,天京围困长达三年的江南大营终于被攻破。在此时,杨秀清的威望达到顶点,他开始谋划进一步的权力扩张,并决定通过“杨氏国宗”来加强自己的控制。
“杨氏国宗”是一个由杨秀清培养起来的特殊群体,虽然与他并无血缘关系,但杨秀清通过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家族,来构建一个庞大的势力网络。这些人如杨辅清、杨原清等,出身贫寒,但都深得杨秀清的信任,他们成为了杨秀清在东王府中的安全保障。
然而,杨秀清的这些安排激起了翼王石达开的强烈反应。石达开在1855年起开始着力发展江西,将其视为自己的地盘,而杨秀清的插手无疑会威胁到他的利益。
1856年,杨秀清命令石达开回京参与摧毁江南大营,而将江西军务交给了岳父黄玉昆负责,这使得翼王的嫡系将领如赖裕新、傅忠信等人在江西地区的控制权岌岌可危。杨秀清的这些举动,最终导致了天京事变的爆发。
天京事变的根源在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之间深刻的矛盾,尤其是在不公平的权力结构下,无法调和的利益冲突使得事变的爆发几乎不可避免。
从根本上来说,杨秀清与韦昌辉、石达开之间的矛盾无法化解。即便杨秀清通过“天父下凡”获得了部分权力,也无法压制两位实力派人物的反感和不满。面对这种局面,太平天国的内战最终爆发,而洪秀全即使在其中,也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这种矛盾的根源就在于,韦昌辉和石达开实力雄厚,不愿被杨秀清这种靠“跳大神”上位的人凌驾于上。除非洪秀全能够像朱元璋那样,拥有绝对的威望和实权,否则这三个人注定无法共存。
发布于:天津市乐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